【资料图】
“好,真漂亮,这泥人被捏‘活’了!”当张振福利用20分钟时间完成一幅泥人作品的即兴创作后,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叫好声。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来自郸城县的泥塑艺术家张振福携带作品一起亮相,展示了泥塑绝活。
据介绍,张振福是省级非遗项目——郸城(张氏)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他花费20分钟时间即兴创作的泥塑作品《好年头》,长28厘米,宽18厘米,高38厘米,反映的是豫东农村中年汉子。作品完成后,只见一位形象夸张的汉子坐在石墩上,右手携酒坛,左手端大碗,喝着自酿的米酒,庆祝种地带来的好收成。在张振福的设计下,人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凸显出质朴无华、勤劳实诚的中原人形象。
而除了即兴创作的作品,张振福还携带有原生态泥塑《康庄大道》《过新年》《好年头》《挠痒痒》《碾子》《大叔》《农家女》等20件作品,以及钧瓷泥塑《牧童短笛》《割草去》《黄河儿女》《醉了》《年年有余》《大白菜》等19件作品。
出生于1967年的张振福,是周口市郸城县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四个一批”文化人才。2020年,张振福泥塑工作室被河南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技能大师张振福陶瓷(泥塑)工作室”,2021年3月,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郸城张振福泥塑传习所”。他的作品先后80余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其本人应邀到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他的泥塑作品,反映了豫东地区农村的风土人情,作品夸张朴实,具有灵动性。而且,最近10多年来,他又研究出钧瓷泥塑,把钧瓷和泥塑完美结合——让泥人穿上钧瓷衣,局部上釉,人物肌肤保持泥人的状态,作品既有泥塑的憨态可掬、又有钧瓷神奇的窑变,为全球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