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的打造,商河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快看

环球网   2023-03-30 16:51:21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商河是一座偏向于旅游属性的城市。人言商河有三宝,豆腐、炮肉与蒸枣,除此外还有天下闻名的温泉,历史悠久的鼓子秧歌。

不过时下,这样的城市印象正在悄然改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广日股份华东数字化产业园落地商河,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之时,也向人们展现了文旅产业之外的无限可能。

公共品牌塑造的潜力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殊标志,是一个城市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的第一和唯一常常来源于文化和科技两个层面。

商河是否拥有公共品牌?答案是肯定的。

当下,城市品牌竞争日益激烈,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玩味”,毕竟既具前瞻性,也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在以往公共区域品牌的一般定义中,往往将其限制于农业产业或文旅产业,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往往集中于区域特有的资源,例如农业及其附加产品。

对于商河而言,无论是种类齐全的农业,又说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温泉产业,又或是孔孟文脉之地的文化底蕴,都为城市烙下了文旅标签,逐渐形成难以更改的城市印象。不过对于科技与产业的公共品牌构建,显然正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且渐成趋势。

今年以来,针对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不少地方都公布了公共品牌建设的发展规划。

河南省出台《关于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美豫名品”,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区域品牌,打造一批国内、国际知名河南品牌。

青岛市召开实施“青岛优品”工程座谈研讨会,提出今年将全面启动“青岛优品”工程,紧紧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构建“青岛优品”的品牌、标准、评价、推广、保护等五大体系。

从其聚焦的重点中不难看出,品牌不再仅仅局限于区域独有的农业抑或是文旅特色产业,而是延伸至包括高端产业在内的更广阔的领域。

未来,这样的城市发展风向将越来越明显,也必定将有更多的城市投入到科技与产业的品牌竞争之中。对于当下的商河而言,建设自身的城市品牌,打造新的城市标签,占据先发优势显然极有必要,广日股份华东数字化产业园的落地,或许将推进这一进程。

城市转向的内生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打造科技为导向的区域公共品牌,商河在此前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进程。

就拿商河之前开工的几个项目来说,上个月刚刚启动的济南商河高端医药产业园加速器项目,是商河主动对接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主导产业,立足济南、辐射全国,倾力打造的集科技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园区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特色专业园区。

此外,正在推进的家家悦5.0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在规划中提出,将形成从仓储到配送、从制造端到终端客户、涵盖农副产品及生鲜产品的大型仓储物流中心,从而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省会经济圈最大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

如今,广日股份华东数字化产业园的落地,显然可以看做是这一发展情境的延续。但新的城市形象的形成,仅凭一个或数个优质产业的带动作用还远远不够,商河正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软环境”。

根据商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商河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瞪羚”企业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华信自动化、创意银航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庆机械、华信自动化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科源制药、百斯杰生物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商河县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创建名单,网络零售额增幅持续位居全市首位。

现有理论里,一个城市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制度的定位,如果制度层面上能将城市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那么城市发展中就能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品牌等,从而实现城市资本的增值和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构建城市品牌的意义所在。

好的城市与好的企业一定是相互吸引的,广日股份华东数字化产业园落地正是这样的结果——不断挖掘城市的内生动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为创新、创意、创业的资本要素、人力要素、资金要素的集聚提供原动力,商河已经展现出了这样的潜力。

热文榜单